“80后”奔驰高管佟欧福的中国情缘
在汽车行业,佟欧福的名字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,但这位“80后”奔驰高管却以独特的职业轨迹和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,成为跨国企业本土化管理的典范,作为奔驰中国区核心管理层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,佟欧福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:“我热爱中国,更愿意用行动拥抱这里的‘中国速度’。”这句话不仅是他个人职业态度的写照,也折射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新趋势。
从德国到中国:一位高管的跨文化成长
佟欧福的职业生涯始于德国斯图加特——奔驰的总部所在地,2015年,他主动申请调任中国分公司,这一决定让许多同事感到意外,但在他看来,中国市场的活力与创新潜力无可替代:
“在德国,我们按季度调整战略;可能每周都要迭代。”佟欧福曾这样描述两地差异,他带领团队将奔驰的电动化战略与中国本土需求结合,推动EQ系列车型的本地化研发,成为业内标杆案例。
拥抱“中国速度”的三大实践
对于如何理解并适应“中国速度”,佟欧福总结出三条核心经验:
这些举措让奔驰在华的数字化渗透率两年内提升40%,2023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达67%。
关于佟欧福与中国市场的三个关键问答
Q1:外资高管如何克服在中国的“水土不服”?
佟欧福认为关键在于“双向学习”:既要理解中国消费者的深层需求,也要将国际经验转化为本土团队能落地的方案,他每月至少参加3场一线经销商会议,并建立“中德创新小组”促进技术交流。
Q2:奔驰如何应对中国新势力品牌的竞争?
“与其说是竞争,不如说是共同培育市场。”在佟欧福推动下,奔驰与部分中国车企达成电池技术共享协议,同时将欧洲的碳减排经验反向输出给供应链伙伴,形成差异化优势。
Q3:对有志于跨国发展的中国年轻人有何建议?
“掌握跨文化沟通能力比语言更重要。”他举例说,理解德国人的“精准文化”和中国“灵活应变”思维的结合点,往往能催生突破性解决方案。
在变革中持续深耕
面对智能电动汽车的行业变局,佟欧福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,据悉,奔驰计划2025年前在华新建2座数字化工厂,并设立亚太区人工智能研发中心。“这里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,”他笑道,“而我很荣幸成为参与者。”
一位“中国通”高管的启示
佟欧福的故事证明,跨国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本土化思维与全球化视野的平衡,当被问及长期规划时,这位会说流利中文的德国人引用了一句老子名言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——这或许正是他对中国市场的深刻领悟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