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岚图“听劝”思维:用户需求驱动的产品哲学
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岚图汽车凭借独特的“听劝”思维成功突围,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将用户反馈直接转化为产品迭代的动力,而非闭门造车,从座椅材质调整到车机系统升级,岚图团队通过社群、售后渠道等收集真实用户意见,甚至邀请“吐槽最狠”的车主参与产品评审会,这种“用户共创”模式,让岚图FREE、梦想家等车型在细节体验上持续优化,最终赢得市场口碑。
用户需求如何塑造岚图的产品基因?
岚图的用户需求响应机制并非简单的功能堆砌,而是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:
研发阶段:通过“岚图合伙人”计划,让潜在用户参与配置投票,如决定中控屏尺寸或续航方案;
交付后迭代:OTA升级频率高达季度一次,例如根据用户提议新增“露营模式”和方向盘加热功能;
服务层面:针对宝妈用户需求,在岚图梦想家上优化了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的便捷性。
这种深度互动,使得岚图产品始终与用户真实场景紧密绑定。
“听劝”背后的数据与人性化平衡
岚图的策略并非盲目迎合所有需求,而是通过数据筛选与工程可行性评估实现平衡。
超过60%用户反馈的痛点会被优先处理;
涉及安全或核心体验的建议(如刹车调校)48小时内响应;
小众需求(如改装灯光颜色)则通过第三方生态满足。
这种“理性听劝”既避免了资源浪费,又确保了产品迭代的高效性。
案例:一次“用户反向定义产品”的成功实践
2023年岚图FREE改款时,原计划取消副驾娱乐屏以降低成本,但社群调研显示:
72%用户认为该配置提升家庭出行体验;
部分用户甚至愿意为此多支付3000元。
岚图最终保留该设计,并新增“副驾蓝牙耳机连接”功能避免干扰驾驶,改款后订单量环比增长40%,印证了
用户参与决策的商业价值。
传统车企能从岚图模式中学到什么?
岚图的启示在于将“用户思维”转化为可落地的体系:
建立扁平化反馈通道,避免层级过滤导致需求失真;
用快速原型验证替代冗长市场调研,如3D打印模型让用户提前体验;
培养工程师直面用户的文化,消除研发与市场的隔阂。
这种模式对转型中的传统车企尤为珍贵。
3个关于岚图“听劝”思维的问答
Q1:岚图如何避免被少数用户极端需求带偏?
A:采用“需求分级”机制,通过数据看板统计建议频次,同时结合专业团队评估技术可行性与商业价值,确保资源投入合理性。
Q2:普通用户如何参与岚图产品改进?
A:可通过官方APP的“建议直通车”、线下车主沙龙、甚至售后服务时的面对面访谈提交意见,岚图会对每条反馈进行闭环回复。
Q3:用户建议到实际落地通常需要多久?
A:软件类需求(如UI优化)最快2周通过OTA实现;硬件改动(如新增储物格)需6-12个月,因涉及供应链调整和安全验证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